人文风采

花莲之美 | 2017/11/21

石艺大街
民国九零年代一群石艺文创者以团结、和谐、自助、人助、研发、创新的精神创立「花莲县手工艺协会」,并在铁路医院旧址成立「石艺大街」,成为石艺展示空间,带动创作风气,当地的石来运转建筑继而成为著名地标。

石雕博物馆
花莲拥有全台第一座石雕为主题的博物馆,提供国人在悠闲的赏玩中认识、鉴赏石材。经常不定时的筹办石雕展览、石艺体验营等。馆内陈列的石雕,为多年来透过举办国际石雕活动所搜集、典藏而来的精品。

国际石雕艺术季
1995年开始,两年一度的「国际石雕艺术季」邀请世界各国的石雕艺术家在花莲现场创作,每届的皆有不同的主题及特色,不仅让花莲当地人深刻感受到石雕创作的魔力,也让游客更深入体验花莲之美。

彩虹桥的勇士 - 赛德克族(Sediq)
赛德克族是由Seediq Tgdaya(德克达雅)、Sediq Toda(都达)、Sejiq Truku(德路固)等三语群所组成,传说中赛德克族发源于中央山脉牡丹岩,现在主要分布在花莲县秀林乡、卓溪乡及万荣乡一带。
【人文特色】
「纹面文化」与太鲁阁族相似,是赛德克族人成年与族群认同的标记。赛德克人坚信祖灵桥传说,「人的身体会死,但是灵魂会永远存在,死后还要到祖灵(Utux Rudan)那里永远生活在一起。」
【庆典活动】
播种祭与收获祭可说是赛德克族的重要祭典,播种祭约在2~3月份举办, 收获祭则于9~10月间举行,由主祭司所领导的祭团主导祭仪的进行,从祭坛的设置到祭礼的进行,都非常庄重,不能外传和观礼。

山中的音乐家 - 布农族(Bunun)
相传布农族由南投迁移至花莲卓溪乡、万荣乡,部分又往东到台东海端乡;居住于山区,是典型高山原住民。
【人文特色】
布农族是父系氏族制度,家族是氏族组织的基本单位,氏族有共同猎场,共同食猎肉,共守丧忌、共负法律责任的情形。
【庆典活动】
每年11、12月间,布农族人会举行小米播种祭,一起合唱『祈祷小米丰收歌』,向天神祈祷,这种独特的合唱方式,即是闻名国际的『八部合音』。
打耳祭是布农族另一个盛大的岁时祭典,为祈求天神赐予狩猎能力及一年的丰收,族人会将鹿耳挂在祭场树枝上,全族男子皆需参加射击,并借此教导年幼男孩射击技能。